一、GB/T 45001 管理体系介绍
1. 标准全称与定位
标准名称: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发布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21 年 01 月 01 日
性质:推荐性国家标准,等同采用 ISO 45001:2018,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2. 核心内容与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
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和活动性质的组织,旨在证明其具备稳定控制企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包括由组织或其相关方所造成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能力。
核心框架:
该标准强调通过 “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建立系统化的预防机制,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有害因素,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二、获取认证应具备的条件
1、基本资质要求
合法合规:
组织应取得国家、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
已取得相关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适用时),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生产、加工及经营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认证委托人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体系运行基础:
组织应按照 GB/T 45001 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策划、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至少运行了一定的时间,一般要求体系运行 3 个月以上,以证明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能提供运行期间的相关记录,如培训记录、检查记录、不符合项整改记录等。
2.资源与承诺
高层支持:最高管理者需承诺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保障。
员工能力:相关岗位员工需接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掌握岗位所需的流程和技能。
三、获取认证的程序
1. 前期准备(自主或咨询)
标准学习:组织管理层及核心团队学习 GB/T45001 标准,明确认证目标(如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市场等)。
现状诊断:
邀请专家或内部团队评估现有管理流程与标准的差距(如文件完整性、过程控制有效性等)。
识别需改进的环节(如职业危害控制不规范、记录管理缺失等)。
体系搭建:
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流程(如文件控制、不符合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等)。
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等体系文件,确保覆盖标准所有要求。
2. 内部运行与改进
体系实施:按文件要求运行体系,记录执行过程(如生产过程检验记录、客户投诉处理记录、培训记录等)。
内部审核(内审):
由经培训的内审员开展审核,检查体系文件与实际运行的符合性,形成《内审报告》。
对不符合项制定整改计划,责任部门限期完成改进并提交证据。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评审会议,评估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定改进方向(如调整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资源配置等)。
3. 认证申请与审核
选择认证机构:向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交申请。
文件审核:认证机构审查企业提交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确认是否具备现场审核条件(如标准条款覆盖完整、职责明确等)。
现场审核:
第一阶段审核:审核组实地了解企业体系运行概况,确认文件与实际的一致性,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阶段审核:全面审核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覆盖标准所有条款和关键过程(如生产现场、实验室、多场所等)。
企业需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经审核组验证通过后,提交审核报告。
认证决定:认证机构评审审核结果,若通过则颁发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3 年。
4. 监督与复评
年度监督审核:证书有效期内,每年需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频率通常为每年 1 次),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复评(换证):证书到期前 3 个月,企业需申请复评,流程与初次认证类似,通过后换发新证书。
四、GB/T 45001 带给企业的效益
1. 减少事故损失,降低成本
2. 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
3. 供应商准入门槛,开拓市场与客户合作
4. 合规性保障,规避法律风险
5. 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公信力